小半年下来,直播已红遍创业领域,但是朱达欣认为,自己并不是拿着直播产品做社交,而是社交产品刚好进入了直播时代。

朱达欣的“觅蜜”,活跃用户群已经到了95后。年轻人才是社交产品的主力,95后的社交特征上,一是非常活跃,有强烈社交需求,二是不会羞于表达,这一代人天生活跃,愿意展露自己,去获得更多人的关注,三是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挣钱,大多数用户目的是认识陌生人获得更多的关注。

觅蜜是一款社交应用,基于LBS,可以图文、短视频上传互动,并有互动聊天室、1v1私播等直播功能。觅蜜2016年3月份上线,目前用户近300万,为UGC内容生成模式,主播人数超10万,在内容分类中,以生活类居多,偏社交。公司有30多人团队,A轮融资来自于海纳亚洲基金。

音乐视频行业对技术非常依赖

创业邦(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)了解到,“觅蜜”创始人兼CEO朱达欣在音乐视频领域有长达10多年的经验。他2000年加入腾讯,是腾讯的39号员工、第一批产品经理,2006年起,任腾讯数字多媒体产品部总经理,全面负责数字音乐(QQ音乐)和在线视频(QQLive、QQVideo)业务。2011年,朱达欣加入快播。


“觅蜜”创始人兼CEO朱达欣

2006年开始,正是中国以音乐、视频为代表的互联网娱乐领域飞速发展的时代,网络音乐、网络神曲、视频版权等略显久远的事件见证了这个行业的段段里程。

2014年初,朱达欣开始试水做内容相关的产品创业,起初并没有固定的想法,只是在移动端的视频娱乐领域,摸索并积累着技术和产品的经验。

朱达欣开始的第一个项目叫“星愿汇”。以专业人士的眼光看,他认为移动时代的新视频娱乐的关键是交互,他要做的新娱乐就是视频与交互融合。

星愿汇是一款PGC内容直播平台,用户与内容可以实时互动,除了弹幕,还尝试了触控、重力感应、麦克风、摄像头等深度互动方式。


"星源汇"是朱达欣的第一个创业项目

但是PGC内容还是太重了——进入成本高,积累慢,有很多不确定性。尽管产品和模式不分好坏,但是要想贴近用户,就得改变身段。

朱达欣开始了第二个项目“觅蜜”,用UGC的方式降低了拓展市场和用户的门槛。

对此,朱达欣说道,音乐视频行业这么多年,内容从视频网站UGC转PGC,再转回来,客观原因是技术发展、用户习惯的改变,并不是靠哪个企业平台引领的。企业只能去引导,去顺应,看清楚趋势、看到可能性,最后做好到把握。

如何把握?朱达欣告诉创业邦(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),以前PC时代跟现在移动端的产品、形态、生态,都没有太多重叠性。移动端特点是——用户普及红利还在,而怎样吸引用户、转换流量、做好留存、做好用户黏性,命题虽然还是一样,但手段和方法论有变化。

“其实我们也不太清楚哪些经验和方法论可以复制,只能是不断的摸索”。

直播是社交手段中效率最高、成本较低的一种办法

做星愿汇积累了很多视频适配移动端的经验,比如,手机屏幕画面比、镜头语言、续航和用户使用习惯、平台的播控技术等。

同时,也让朱达欣得出初步结论:移动端流量贵,秀场内容生命周期有限,而直播是社交手段中效率最高,成本较低的一种办法。所以,2015年年底,朱达欣放弃了做秀场产品的想法,转向挖掘产品的社交属性。

具体社交上的做法,首先是提供直播外的,短视频、好友关系等社交工具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觅蜜有一个“私聊”板块,其实可以理解为“私播”,用户可以和喜欢的人发送图片、文字、语音,以及1v1的视频聊天。

视频互动上,觅蜜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,在传统弹幕的基础上设计出了直播互动游戏:真心话、大冒险、才艺展示、模仿秀等等。

此外,觅蜜还将基于社交工具的属性,在运营、用户大数据研究分析上发力,以更有效配对到社交伙伴。


觅蜜

流量是限制直播的一个大因素

创业邦(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)了解到,一般来说,直播要想蓬勃发展,必须跨越4座大山——流量、带宽、生产工具、优质内容。

朱达欣认为,目前来说,流量的限制仍比较明显。

尽管一线城市的4G流量已普及,但移动端的流量成本还是高,如果不是WIFI环境,用户自己生成内容的成本还是略高;

流量另一个方面的含义则在于,个人、团队主播,获取观众的流量成本也仍是高。

带宽上来说,目前云端到用户端基本流畅,但是上传端到云端仍存在卡、信号不稳定等问题,因为手机直播的使用场景容易被打断,比如,直播中,主播有电话进来,可能就得中断。但朱达欣觉得,这部分虽然还需要时间积累和优化,但有很多服务商已经看到了这块儿市场,比如觅蜜合作了UCloud,服务商同时具备资源和技术,最终带宽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。

流量和带宽作为基础工具,也正是因为这二者的成熟一定程度上引爆了直播行业的发展。直播行业之所以会在2016年初爆发,除了人为的行业教育的投入,还因为在2015年12月时,上传端网络质量问题基本被客服,2015年底4G普及到一线城市。

一般认为,未来用户的流量成本进一步下调趋势,内容市场还会变得更大。同时,做为生产工具的手机,价格会继续下调、功能会继续丰富,会有适应直播特性的手机出来。

关于直播行业优质内容太少的问题,朱达欣认为这是一个偏见。

一、内容还不够大,行业还完全没有把普通用户生产内容的调性激发出来。优质内容只有在量的基础上才能比较出来。

二、内容生产者适应手机的使用场景,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。内容生产者领悟和学习的速度,以及生产工具本身的易操作性(降低用户成为专业生产者的门槛)上还是有可提升空间。
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有300多家创业者做直播相关的项目,行业实在是热,朱达欣看来,在技术手段上,经过3~6个月的发展,所有玩家都会比较一致。接下来要比拼的是运营层面——内容上、用户上、渠道推广、变现上,所有的创业者,都需要在这些方面吧方法论和经验有机联动起来,才有可能胜出。